最近小一派位又放榜,又觸動到我某條神經線,係咁上網睇選小學的事情,又捉住男婉和他一起幻想點填張form。或曰,其實你駛乜咁早諗,反正你又不知惡女資質如何,又不知到時的派位制度,又不知到時甚麼學校還是官/津校......唔,其實,係因為我本身「揀學校」呢件事本身都幾有趣。
當我把小一派位的機制告知男婉時,他激動得像「萬子」,幾怕佢嘈醒睡著了的惡女。他說:「有冇搞錯,有乜理由係咁計分法......(下刪無數激動表情)」因為選校的「甲部」,係分高者得,適齡學童10分、宗教5分、首名子女5分、父母為舊生10分......);到「乙部」,就是按你所住的地區進行大抽獎,只要你的隨機編號高,選的學校又有位,便有得入,男婉聽罷又變了「萬子」,謂此機制實在求其得過份。
好不容易讓他冷靜下來,我們才開始討論自己對學校的選擇偏好,例如喜歡齋校vs男女校、近vs遠、歷史悠久vs新校、學費貴vs學費平vs免費、一條龍vs非一條龍、有宗教背景vs冇......經過一輪激辯(又搞到一點幾),我們大致上都有了共識。
其實我想談的,不是我本人想為惡女揀哪間學校(惡女連幼兒園都未返,現在談小學人家該以為我瘋了),而是,究竟我們的教育制度怎麼了?注意,我並沒有批判的意味,我是很想知道究竟一個好的教育制度是怎樣的呢?
就我本人而言,最困擾的問題是,怎樣香港明明有免費教育,但現在大家都要交學費讀書?原因不外乎政府推出的「直資計劃」,不少名校都紛紛轉為直資,既可脫離政府的干預,自己挑選學生,收學費,又有接受政府的資助。或曰,你只要不選這些學校便可以繼續享用免費教育了,但問題是,當直資學校可以逐個逐個地嚴選學生,而津校則要透過抽獎去接收不同的學生,結果將會是,直資的學生質素會不斷攀升,而津校則要同時教育不同程度的學生,吃力不討好,亦同時要迎合政府朝令夕改的教育取向。
我不敢預言直資和官津校之間的程度將會兩極化,但很容易想像到,後者的經營是如何的困難,前景如何的撲朔迷離。這樣的比較之下,似乎直資學校略勝一籌。但這樣的想法令我很不安,那豈不是,要付得起錢把孩子送入收費學校,才能享受較好的學習環境?
像現在,窮人似乎已沒可能讀得起像DGS、DBS、SPCC等優秀的名校,可回顧我們以前的年代,只要成績好就有機會讀,哪管你是千金小姐還是窮人的孩子。看過很多名人的故事,都是由窮小子考進名校見到不一樣的世界,自己奮力去追最後得以改變命運。如今,窮小子都沒法考進這些名校了。
可能你會說,不入DGS、DBS、SPCC也可以成才,況且你有錢也未必有這樣的資質去讀,是是是,但我所說的「選擇」的問題,繳不起學費的,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了。因為自己銀根短缺而影響孩子的就學選擇,為父母來說,多少有點心酸。
談起直資,當老牌名校都紛紛投其懷抱之時,我又對某些本來就有條件去挑選學生的學校,卻本著「有教無類」精神堅持不轉、繼續接收不同階層、程度學生的學校深感佩服,像瑪利諾、聖瑪利、喇沙,是絕對有條件去攀升為真正的「貴族」學校,但它們選擇了難走的路,可以預見它們的公試成績因此而下滑也不足為奇。(不過,我和男婉都認為,它們轉直資與否,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於是我問自己,一間學校除了它的「程度」外,它的辦學團體是否有「行善」的心,是否也不無重要?需知道那些老牌的教會學校,創校之時很多都本著有教無類、普及教育的本意,怎麼大家現在都搞精英化、社會分化,大家都向錢看了?這些是神的旨意嗎?
不過,同時間其實我也明白私立/直資本來的理念,是給予家長更多的選擇,只要肯付錢,就可以讓孩子去接受不一樣的教育,就像讀國際學校或出國留學,也從來只是經濟有能力的家庭才可負擔。
再者,看看私立/直資的名單,也不盡然是傳統名校,更多是新校,我在幻想,若然當中包括一些有獨特教育取向的學校(如「音小」,是著重音樂教育的學校),為一向了無生趣的教育制度加添色彩也不壞,要是有這樣的直資學校,可針對患有不同學習障礙或資優生而施教,又或是較著重美術、體育、戲劇的教育,讓香港將來有多二化的人才,也很不錯吧!
當然事實是否如此,我還需要進一步的考究。不過到底直資教育是讓有錢的家庭擁有更多的選擇,還是扼殺了其他家庭的選擇權,這個問題相信有很大的思考空間,不知大家怎樣想呢?
親愛的表姐妹: 我係靚霸呀! 個仔訓晏覺, 終於有d時間上黎睇blog. 表妹談教育呢個cat真係好正, 篇篇到位, 我鍾意睇! 表姐都可以多d談下丫! 個仔仲響肚裡面, 我都有睇小學中學派位, 都係咁癲. 「因為自己銀根短缺而影響孩子的就學選擇,為父母來說,多少有點心酸。」<<< 講中本霸之心聲.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8/23/2010 09:56:00]嘩靚霸你終於大駕光臨!睇黎照顧小霸之工作已經漸上軌道。關於教育,靚霸你都應該會愈來愈多體味,記得多多分享。
扁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