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晚,惡女又不肯睡,我把心一橫,把燈關了,抓了她上床再說。她當然極力抗爭,發揮惡女精神叫到七彩,我僅有的EQ快將耗盡時,不斷重覆「好快啲訓啦」、「好夜啦,打打咖!」等乏味的台詞時,突然想到了一種新的演繹方式。
「喂,你記唔記得醫生話你乖乖呀?」
她突然的怔住了,像想起了甚麼,然後把手伸到咀邊發出呀呀聲。我知道她記起了:上次帶她到醫生那兒看病,之後給賞了三顆糖果。我乘機上位,繼續誘導她回憶上次被讚的經過,然後她的心情似乎平靜了,兩眼專注地看著我,期待著有甚麼更精采的內容。
我急忙翻查腦裡的資料庫,看看有甚麼好說,從醫生談到打乞嚏,又談到神父也曾摸摸頭說乖(其實是彌撒時神父祝福小孩子的儀式),談著談著,就好像不斷的延伸句子,扯到甚麼去了我也記不起,只記得我當時如何的驚訝,從惡女的反應中我發現她竟然頗能明白我說的東西,也記得一些共同經歷和我唱過的兒歌。忘記了對話最後是怎樣結束的,因不知不覺間我們都睡著了。
自此之後,我便愛上了和惡女說話,無論她明不明白,都會睜大眼睛看著我,像是努力地理解著,到她聽懂了就會以有限的言語和動作去回應,當我也明白她在演繹甚麼時,她更是雀躍,就這樣,我開始和惡女疑似談起天來。男婉在房外聽到我們的對話,也說煞是好笑。
事實上真不可因為孩子們不懂說話而小覷他們的理解力,其實他們人細鬼大,常偷聽大人的對話,特別當我們談起關於她的事時,她更會怔怔地聽著,非常關注人家對自己的評價。
昨晚和她說睡前故事時又有發現,我即興把她拿在手裡的兩個塑膠公仔放在故事書上的木頭上,說讓它們坐在上面,惡女竟然明白我在做甚麼,還不斷翻書讓公仔走進不同的情境去,當看到「拔蘿蔔」中的那個大蘿蔔,惡女突然扔掉了公仔站起來,還以為她1玩厭了要走,誰知我眼前一黑,一個大屁股在我面前掉下──她自己坐到了大蘿蔔上面!
我差點給笑死了。
天馬行空果然是兒童的強項,平面的素材可以混著立體的來玩。現在惡女每逢見到書上有食物,就作狀拿出來吃,或者餵給我吃,也會餵給書上的人吃,為了吸引她注意經常都要想出不同的怪招,愈怪她愈興奮,呆呆板板的說教最不見效,幸而在我體內藏著一種騎呢基因可以大派用場,希望唔好咁快見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