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替惡女找學校

真不可思議,原來我已在替惡女找學校。


報讀的當然只是N1,即兩歲班。其實兩歲班雖然斷估都係學下排隊洗手講下早晨,但競爭已經相當激烈,記得惡女四個月大時去探「消化」,她突然的催促教我慌了,「下,你係讀N1的話而家要報啦喎!」


當時惡女還附在我身上流口水,我覺得替她找學校實在好笑,不過也即管上網找找資料,方發現原來很多「熱門」的幼兒園,嬰兒滿月就要去報(打過去一間,那姑娘婉拒我的申請,因為四個月大才報,實在遲得過份,她說:不過你可以報K1,應該仲有機會,我眼都突);有的又巴閉到唔收細仔細女(不幸地,惡女是細女)。當時有點心雄的我,挑選了附近一島的幼兒園,名氣也不算差的。


不過當那股熱情退卻了後,我卻有點清醒了。幼兒班每天上堂三數小時,卻要我媽帶著惡女去搭車上學,不一會又要接她回來,其實都幾無謂,而且主觀的本人覺得,兩歲班都係番去玩下食下,我自己最想惡女學紀律和自理,至於三文兩語,有當然好,但無也不算太大損失吧。最重要是地點方便,大人和惡女都不用舟車勞頓。


最後,我決定報讀本區的一家非牟利幼兒園,名氣固然是零,地方很小,而且位處屋村之中,本來並不是我的考慮之列。但有次媽拿了些單張給我看,上網看了視學報告後,又覺得挺不錯呀,它們不強調要教甚麼艱深的東西,卻重視孩子的自理能力,而且有很多便利在職父母的措施,例如實行全日制(但收費只一般幼兒園的半日班學費),星期六也上半天課,有「延展服務」,而且也背靠一個規模不錯的辦學團體,水平該不會太差吧。而且,我很欣賞校方的入學申請程序,規定孩子足歲半(現在改為一歲)才可報讀,不用「鬥快」,而且不設面試,只要有位就可入讀,有教無類。


這個月為惡女交了報名表,上周六和男婉去參觀過,一如想像,地方不大,但我估兩歲人仔應該會覺得幾大,地方也算整齊有趣,老師也正正常常,我要求不高,而且暫時只在為兩歲班作打算,所以覺得沒有大問題,總好過每天和我媽你眼望我眼。


希望惡女足齡就有位,愉快上學去。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人生的意義(下)

喂係呀我仲係死唔斷氣。


其實我們的討論內容已經差不多記錄了,但最後我不得不補充幾點:


其實我講乜


其實,我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去打這幾篇東東,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誘使朋友們去生育,反正我一直都在誘使大家的了,但絕對不是基於「延續人類歷史」這崇高的考慮,如果我本身不喜愛小朋友或想做浪子的話,我也不會單純因為這偉大的使命而生育。反正,生育畢竟都是個人的選擇。


我要打出和男婉之間的討論,是因為我自己覺得好暢快。花了一些時間最終能理清自己的一種新想法,為我來說,已夠心曠神怡。


或曰,其實你究竟想講乜?


唔,其實我一直都覺得,現代人本來好幸福,有自主權,有能力去幹很多稀奇古怪的事,諸如有富豪可以上太空,有人可以環遊世界,有人可以食日本一拖羅,每個人都能好好操控自己的生活,去佔據很多,有很多不同的經歷......這些固然是很獨特的人生,但當每個人都習慣以「個人追求」來斷定人生有多無憾的話,其實是否有點偏差。


社會都推崇那些「成功」的人生,創辦了大型的企業、在政治上有巨大的影響力、曾經過許多風風雨雨(代表人物是曾志矮)......可是,「成功」就是這樣嗎?如果把目光放遠至打後的千百萬年,究竟這樣「燦爛」的人生除了是你個人的自慰以外,有甚麼意思?


身邊有這樣的一個男人,一家四口就只他工作,辛辛苦苦捱大孩子,令一家人雖不至於大魚大肉,但絕對有著安居的條件,然後人到中年,給裁員了,生活頓失所依,家人都擔憂......可是當我聽聞這事後,竟有個衝動去告訴這個男人:「無論將來如何,你根本已經是一個成功的人。」


這不是盲目的「鼓勵」,是打從內心而發的敬佩,有兩個生命因他而誕生,本來已經很成功,而他更利用有限的收入去讓孩子成為健康、正直、對未來抱有希望的人,這樣的人不是已經很偉大麼,為甚麼總統、XX家才值得世人景仰?默默地為世界未來制造新希望,新的承擔者,也很重要啊!當我們這一代漸漸邁向衰老、死亡、絕望之時,這個世界始終還有人承接。


生育不是神聖得可以凌駕一切個人的創造和貢獻,但卻是被人忽視的一個重要的人生環節。


無萬自有序


男婉曾誤以為我在擔憂人類拒絕生育而導致世界滅亡,NoNoNo,其實我根本沒如此高尚的情操,而且我很相信,萬物自有一種微妙的力量,去令到人類生生不息,像以色列人經驗橫跨新舊約的災難仍沒有滅絕。這一點在《季羨林談人生》也有提及,季說自己不信任何的神,卻相信一代一代之間有著無形的牽繫,人類是向好的方向去延續的。


我非常同意季先生所說的微妙牽引,同時相信這微妙牽引來自天主。


無論在哪個年代哪個國度,人始終都生育,正如香港這充斥著「末世主義」的城市都不斷有嬰兒出世甚至擠爆醫院;早前也讀過新聞,是阿富汗還是哪個國家,嬰兒夭折率極高,婦女難產死亡的個案也多得嚇人,可是,就是有種原始的動力,叫他們仍然地去繼續繁衍,哪管那是何等痛苦的任務。


所以,我覺得沒有人有能力令人類滅亡,同時,要是人類是時候滅亡的話,也沒有人能憑自己的力量去改寫。


中國人傳統


以前覺得傳統中國人好迂腐,怎麼都希望自己百子千孫,都喜歡大家庭,並以此作為自己的成就。但現在卻有了新的想法,可能他們的成就感,正來自「自己為地球添了生命」,使得人類歷史可以繼續寫下去。


現代人普遍覺得生育是自己的事,但想真一點,自己不生育的決定,其實影響可以很深遠,因為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連線,就因為你而斷絕了。這種的說法似是很mean但的確是事實,因為你不生就一定不會有下一代,而由於人類的繁衍是「樹型」的,你創造一個生命,一個生命創造n個生命,n之中的每個生命又再分別創造生命......想到這很多很可能因你而出現的新生命給隱藏了,難怪乎老人家們都嘗試以囉唆或暗示去改變你們的意願。


話雖如此,其實我還是挺害怕大家庭的,大家庭,通常都好複雜,好多矛盾。同時,我也很怕那些把孩子的成就列入為自己成就的人,因為他們會因此而嘗試去操控另一個獨立的生命,那是很邪惡的。


個人體會


其實我自己在生惡女之前,根本沒有想過以上的所有「道理」,一直只是覺得一個家庭有孩子才算完整。但有了孩子真的想多了關於未來世界的事,又多了回顧自己的上一代。


之前也說過,和嫲嫲的感情不深,一直覺得她的人生和我的人生幾乎沒有相干,她只是一個偶爾探訪的對象。然而,不知怎地有一次忽然很激動,因為突然想到,原來我的存在正是因為她,而整個三十x人的家族,也是因為她和爺爺兩個人走在一起而逐漸孕育出來的,雖然這種道理幾歲孩子也必定通曉,但我卻是由那一刻開始意識到,生育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自己今天的所有,包括生命,是來自很久很久以前一個祖先的一次「生育」,他根本不會認識我,我也根本不認識他,但他卻就成了我的存在。


假如愛迪生的祖先不生育,或許人類很久以後才能在黑夜中理所當然地看見光明;假如貝多芬、莫札特的祖先不生育,世人將會痛失很多優秀樂章......即使我看不到自己的生育為世界有甚麼莫大的影響,但誰知我的第1,000代會否能為人類創造幸福,如是,也挺不錯吧。


人生的意義(中)

通常肯閱讀我這些冗長的文章,都只有男婉和表姐,即使如此,我仍然很想去分享,很希望有人能給我更多的啟迪。


上文提要,我向男婉提出了「生育」作為「人生意義」重要一環,即引來了男婉不斷的挑戰(其實我很喜歡這樣的挑戰):


我:如果你看的是整個人類歷史的延續,那麼作為人類的一個很大的使命,就是為地球帶來下一代,給他們對未來的希望,讓他們也有自己的下一代。如是,我們就擔當了「承先啟後」的作用。


男:「承先啟後」也不一定要生育吧,我可以做一些很大的貢獻,可以作很重要的發明,影響後世。


我:但要是人類根本沒有下一代,這一切的發明有何意義?


男:即你意思,是「生育」凌駕於其他的「貢獻」?例如國家領導人,可能他們不會生育,但卻可以為人民定下很好的制度,為後世謀福祉。


我:你如何在有生之前肯定自己所作的,對後世是好事,很可能你死了以後,其實預期的效果都沒發生,如是者,正如之前所言,你所作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漂亮自己的profile。但生育了以後,你卻確實因自己的存在而帶來一個新的生命。


至於「生育」是否凌駕於其他的「貢獻」,在整個「世代」的層面來說,一定是,因為沒有下一代,人類的發展就會停頓。但我不懂就「某個人」,來判斷他生育還是做其他東西,對人類比較有利。


男:如果你說「生育」是對後世的最大貢獻,那麼那些處於低下階層的人,生了孩子卻未必能提供好的成長環境;甚或有些少男少女不小心生下孩子,沒想過教養的問題,這樣的「生育」又能為人類帶來好處嗎?


我:當然,我說「生育」只是一個基礎,意即,起碼你要生育,才有條件才講人類的將來,但當然,要完成延續生命這個責任,一定要好好地養育兒女,使他們至少不會成為社會上的破壞者,同時亦是對未來有希望的人,只有這樣,人類才會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至於在準備不足或不自願的情況下生下孩子,又是否必然會形成一個對未來沒有希望的人?未必的。相反,你即使很富有,很有準備去生育,也不代表你的子女會對世界抱有希望。我所說的,只是為人類延續後代,並不涉及他們是否在富裕的環境長大。所以不一定要很富有才有資格去為人類繁衍。


男:你意思是即使明知孩子有病有缺憾,也應該生育嗎?


我:為甚麼不可?人類的體系本來就是這樣,有人健全有人不健全,健全的人不一定比不健全的人快樂,何以不讓他們都生存?我所講求的,是人類一代一代的延續,並不是優生學。


男:你如何去確保自己的下一代都是好的人,我看過一個研究,指子女受朋輩的影響甚於父母。若然子女最後不是相像中的好,那如此的生育對人類的將來未必有好處。


我:我不相信朋輩的影響大於父母,因為家庭是形成一個人最根本的人生觀的最大因素,朋輩的影響是短暫的,只是他本來不是那種人,最後也不會變成那種人。所以,我相信父母很有能力去協助子女不致於成為一個很壞的人。而事實上很多對人類社會構成威脅的可怕人物,都有著不快樂的童年。


另外,子女最後是否變成一個好人,其實已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因為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人生也是自己的,不輪到我們去操控。我們只能做自己的本份,結果如何已經與我們無尤。可能最後我的子女始終都要犯罪,做很壞的事,沒有擔保的。但要是不生育,根本連這些都沒條件去談。


男:以我所知,很多人不生育是由於覺得這個世界的資源愈來愈缺乏或生活條件愈來愈差,不想連累後代。


我:資源缺乏,從一開始已經有,自原始人開始到今天,每個世代都有人餓死,古代的老百姓被朝廷壓榨,資源也是很貧乏,如果他們不生育,這千百年的歷史就沒有了。我們為何要憑自己僅有的認知和見聞,去判斷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去抹殺很多很多的可能性?正如假使你身於秦朝,都可以覺得很「末世」,那只是你自己的觀感,人類憑甚麼說「現在已是終結」呢?


在古代,人類根本不會想過有一天上月球,甚麼不懂得月球是甚麼;很久以前新大陸未被發現,人類都以為世界好小的。將來會發生甚麼,人類還能活多少年,誰知道?


人生的意義(上)

昨晚男婉見我放下看了幾章的《季羨林談人生》,口痕問了句「點呀好唔好睇」,終於搞到一點半才有得訓。


我們談的是「人生的意義」,喂好悶喎,但我自己真的覺得好有啟發。


談到人生的意義,很容易想到的是自己的人生有多成功,年少時會覺得,所謂的成功,當然就是要幹些甚麼大事去證明自己一生沒有白活,過了十數年,發現自己的人生都似乎不會特別到哪裡去,然後,就轉而去想:「至少要好好充實自己,不斷提升自己,增廣見聞,到死的那天要感到一生無憾。」


於是,自己所踏足的國家、經歷過的特別的人和事、認識的朋友、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一切都成為構成自己CV的元素,彷彿只要學得多、試得多、見得多,自己的人生就給豐富起來。


但這數年間,我卻有了另一番體會。人的存在,到底是為了甚麼?


我們一直所以為的「意義」,都只發生在自己的軀殼裡,肉體的享樂,心靈的富裕......有時候我假想自己飄到很高很高的天上,拿著遙控fast forward去看世界,我看到自己所謂「豐盛」的人生原來只發生於數秒之間,然後我死了,然後......這個地球與我再無相關。


縱然我的人生多漂亮,我曾經好美,我曾經有著很多別人無法經歷的經歷,在這個歷史的洪流裡,我貢獻過甚麼?我就只是一個曾經消耗過食物、天然資源的人,死了連骨灰都要藏在箱子裡供奉,連潤澤泥土都談不上,到底,我作為一個人的「作用」是甚麼?


談「作用」很奇怪嗎?人類由猿猴發現至今天的模樣,正就是因為一代一代的人在發揮著「作用」,作為人類的一份子,其實我們自己活得如得漂亮,與整個人類體系有何相干?


好了,談到這兒,我有點像癡人說夢,鑽牛角尖。還是說回《季羨林談人生》,它所能觸動到我的,正是季羨林正好談及類似的課題,讓我更清楚了自己的新看法。他覺得生的最大意義,是「承先啟後」。


「承先啟後」,這四個字雖則很普通卻很真實。為甚麼我們總花掉自己的一生去美化自己和自己的名字?你很美你很厲害你懂得很多你幹了大事你生活很愜意,你的名字別人聽到要仰慕,你的容顏人家看了要讚賞......但想真一點,一個人的最大價值,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像兒時玩「連線」遊戲一樣,在這一點和一點之間--劃上一條線。


我們作為一個人的意義,其實就是作為上一輩與下一輩的一道連繫,為甚麼?因為,當我們都沒有了這種連繫,過去的一切,當下的一切,都不會傳承下去。我們的存在,正是為了讓人類有將來。


沒有將來,談甚麼個人價值,你今天怎樣改變了世界,優化了人類質素,但若然人類根本無法延續,那「價值」就僅存在於今世,又或是你死亡之前的時光。到你死了,甚麼都化為灰燼。


男婉問曰:咁即係要點?


我答曰:要生育。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課後感

第六個課程已經修讀完畢,一直想寫的課後感,到現在才的起心肝去完成。


這一科學的是「語音和文字」,可說是我唸得最苦的一科,尤其是「語音」部份,最困難是要透過「粵語拼音」去理解這個語音系統的結構和演變的趨勢。要知道我連「粵語拼音」也不懂,更遑論深入的探討。初期,真的度秒如年,上堂盼落堂,愈讀愈沒信心。


然而,到了中後期,卻開始發掘到當中的趣味。例如,當講及「懶音」等現象時,我預計老師應該會作出批評,諸如一般「學者」在不同媒介教「正音」的樣子,但奇怪的是,他對於這班「學者」竟抱著輕蔑的態度,他說,語音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演變的系統,正如同一個字,古音與現代音已經不同,只要是大趨勢就應跟隨,以「個人」的力量去「糾正」,只會阻延語音的統一性。在他來說,「統一」比「正統」重要,他說。


以前,我也會輕蔑讀懶音的人,並以「正音」自居,不過聽過老師的話,卻令我看到了語音的另一層面。


所謂的語音是甚麼呢?是用以恭奉還是用以使用的呢?既然它們都是為了「溝通」,那有著統一的準則的確是最重要的,要是我用「中古音」去說話,誰會聽得懂,聽不懂的話,我所說的都是廢話。


以下是老師的一個小測試,大家試玩一下,看看在你心目中,甚麼是「可接受」的演變,甚麼是不可接受的:


1) 零聲母唸作「ŋ」聲母
例如「安、歐、嘔、亞」等字,本來是沒有鼻音的,但現在普遍都換作鼻音聲母。


2) kw(h)聲母唸作k(h)聲母
例如「過」變成「個」;「廣」變作「講」;「國」變成「角」;「光」變成「肛」


3) ŋ̩聲母唸作m̩聲母
例如「吳」變成「唔」;「五」變成「m5」(即去除鼻音,變合口)


4) 韻尾ŋ/k唸作n/t
例如「曾」變成「真」;「燈」變成「done」


5) 聲母n變聲母l
例如「你」變成「里」;「女」變成「旅」;「男」變成「藍」


以我來說,(2)和(4)都是接受不到的,(3)和(5)則是可以接受,因為要刻意去讀這個正音,反而很不自然;至於(1),其實我一向以以錯為對,現在才知。


那麼老師的看法又是怎樣?課堂上當我們投過了票後,老師竟說:「這些所有我都可以接受!」同學都不禁議論紛紛,有當教師的同學說,是學校的指引要他們讀「正音」的,他們都不得不這樣教學生,例如「吳」,有同學就說不能接受學生讀「唔」,老師竟簡約地回應一句:「乜你咁老套!」


實是有趣,不是嗎?


當莘莘學子都在努力練「正音」,以求考公開口試時不用給扣「懶音」分,大學的教授卻說你堅持這些「正音」都真係老套,甚至覺得你阻礙了語音的正常變異過程。當然,更慘的是中小學老師們,左右做人難。


有關「語音與文字」還有很多有趣的啟發,有機會再分享。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奇遇

昨晚一家三口和家人外出吃飯,回到往屋苑平台的升降機,巧遇一對母女,女兒比惡女稍大,兩個小朋友也似乎頗有交流,到達平台,大家往相反的方向開步,正欲分道揚鑣,母親忽然指示女兒:「讀D字俾叔叔同姨姨聽啦!」


我和男婉有點愕然,讀甚麼字?卻見女兒火速撲向三個廢物回收筒,在幾乎吻著回收筒的距離前伸出小手指,逐一指著上面的字來讀「塑膠」、「金屬」、「廢紙」......


「仲有呢,地下果個係咩呀?」母親卻是一臉不以為然的繼續指令。女兒又撲向地下的警告牌,讀出「小心地滑」。我和男婉雖然歸家心切,看見小女孩如斯聰慧又當然讚一下,問曰:「小朋友幾多歲呀?」「兩歲幾囉,我用字卡教佢之嘛,呢D字,佢一早讀過晒的了。」


心涼了一截,大家都知近排我對此道幾咁敏感。


搞左一輪,真的要回家了,著惡女向姨姨姐姐說再見。臉上掛著滿足微笑的母親,對惡女說的卻是:「妹妹,加油呀!」背後之意,我感覺到的是,請惡女向這目標奔往。


與母女分別之後,禁不住問男婉:「你有冇覺得好詭異?點解好地地要個女表演讀字?」


其實在這種明顯要講再見的moment,叫孩子做些甚麼表演我已經覺得好不自然,但要是表演的是唱歌、跳舞或其他看上去很有趣的活動,我也樂於看一下,但怎麼要表演「讀字」?


其實我心裡真的泛起一種感覺:這女孩真可憐,她成為了工具。


同時,多心的我又不禁想,小女孩識讀這麼艱深的字,但她到底有多明白這些字的意思;又,兩歲多的孩子,學這些字來做甚麼?又,小孩子早早學會了106,230個漢字,接著又要做甚麼呢?文字本來是很有趣的,學字的過程也是挺有趣的,為甚麼要把孩子當電腦,一下子就「輸入」了所有?


可能我真的想多了,可是,我就是不能接受這麼功利的一種教育手段。


男婉又是那句:「拿,我們要想的,就是在這種趨勢下我們要怎樣自處?」


我想到的卻只是,父母本來就是要給孩子好的,至少是自己覺得好的,如果一件事我覺得「不好」的話,就不要讓孩子去做,就這麼簡單。


法網

一年一度的法網又來了,幸得愛暪電視台全程直擊,每天放天回家都有好的球賽看了。


一貫瀟灑的費費昨天黃昏輕鬆晉級,沒甚看頭的,看了一會都轉台看東張西望了






希望她也能夠努力取得好成績,繼續為中國人爭光!


近來聽說大陸出現 抄號族”, 他們到成衣店試穿衣服後,合身合心水的便抄下款式編號到網上去 ”, 而且價錢較便宜呢。


心癢癢的又到網上 一下, 找到了這套裙,真的很喜歡呢! 且在澳門的店從來都沒看過有這樣的款式!各位網球粉絲有否興趣作團購啊?





年中的賽事又快開鑼了,近期都有股網球熱,坐久了便想去打幾板,那天還打到球拍線斷了,還是要趕緊在比賽前把線重新拉好!


扁妹,按計劃這個賽事的頒獎禮在74日下午呢,那正是青春澳門遊的日子。所以我下午要消失一陣子(如果有獎牌), 要不然就大夥兒一齊黎睇我!哈哈!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閃不閃(二)

感謝善姨的引導,我已經找到了關於杜曼的批判性文章。由於我真的沒有時間去看畢所有的文章,只可以挑戰一些我明白的來看,故此一定有偏差,希望遇上有杜曼支持者給我回應,以下是我的疑問:


1) 杜曼其實是甚麼人?


網上很多文章稱杜曼是博士,但維基卻指出他只是physical therapist,創立了「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IAHP),曾發表過的學術文章僅一篇Children with Severe Brain Injuries: Neurological Organization in Terms of Mobility;寫了一些書,當中最著名的是和女兒合著的"How To Teach Your Baby to Read"。這樣看來,杜曼的學術背景好像不算很紮實,但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的報告指出,杜曼的收費不菲,為參與的家庭帶來沈重負擔。


2) 杜曼的理論依據是甚麼?


杜曼的理論於1960年提出,最初用於治療腦部受創的兒童,他的理論根據來自一個叫Temple Fay的神經生理學家提出來的“Ontogeny Recapitulate Phylogeny Theory”(但有說這個理念已被現代生物學家所摒棄),杜曼指出其治療法對兒童腦部的損害能有復原作用,教此對正常兒童也有效。但這些「成效」都沒有經過科學證實,只是憑「個案」而立論。


3) 假使杜曼的方法可行,但我又憑甚麼可證實坊間所使用的都是「忠於原著」的方法,有沒有證書或學位可以證明教學者都是專業人士?


4) 假使有個案證實杜曼教育法的確可令孩子識大量生字,又如何證明這些孩子不是語言天份使然?如果教法可行,又如何解釋大量的失敗個案?


5) Edward Zigler博士(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在其"Understanding Mental Retardation"一書中指:


The only scientific paper published by Doman on patterning (in 1960) contains many methodological errors and overstatements of findings. The study had no control group so was unable to compare with children who would naturally show some developmental progress over time. When independent scientists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the progress made by untreated children, the "results of patterning appear singularly unimpressive".


 The patterning procedure may be harmful to its participants (the parents experience guilt at being unable to achieve the intensive program required)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through neglect. 


It is cruel to offer hope through a program that is impossible to fully carry out.


 


為何一個學術界的人要對此育法作出如此嚴厲的批評?


6) 為何在網路上難以見到有關杜曼的負面評論?以香港人對兒女的緊張程度,連衣服都要選有機,玩具都要揀符合安全揀準的,連食水都要揀有「能量」的,為何會忽略了這些如此嚴峻的批評,那麼輕易就給孩子去試?唔明。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閃不閃?

閃卡,閃卡......每逢聽到有人宣傳「閃卡」,心裡就有股莫名的恐懼。


那天,跟男婉去探朋友「德州」的初生B女,甚是興奮,尤其看著那6磅多一點的粉團,和惡女初生的樣子甚為相似。禁不住捉著人家的父母大嚷「喂你個女好似我個女」,其實諗番,人地都幾無奈。


回正題:和「德州」父母談起教養孩子的事,「德州」竟然已經滿有主意,侃侃而談閃卡的厲害,說座談會上看到的片段中,一個兩歲的「閃卡」女孩已能讀書,而且明白每個生字的意思,還說某閃卡教育專家快將退休,要學好趁早之類。


姑勿論閃卡是好還是不好,對於它們的市場推廣手法,實在要拍爆手掌。「閃卡」教育不曾賣廣告,不曾在街上硬銷,不曾cold call,只是很多家長都是看完某討論區,聽過朋友的成功案例就自願掏出荷包買個痛快,這種推銷技巧,至少政府要學一下,搞母語教育、搞禁毒、搞環保,有如此的效應,維港真係放足一個月煙花。


再回正題:先講一下,「閃卡」為何物:


60年代美國專門研究兒童智力發展的格連杜曼博士(Dr Glenn Doman)創出閃卡認字法。方法是拿字卡放在孩子眼前掠過,每字不可觀看多於1秒,且換得愈快愈好。家長同時讀出生字,刺激孩子的聽覺和視覺。


杜曼認為孩子求知慾旺盛、記憶力強,可記牢完全不懂的東西,因此,孩子年紀愈小開始,成效愈好,甚至數月大的嬰兒亦適合學習。(摘自明報新聞網)


看過鏗鏘集的「嬴在起跑線」,又聽過蒙特梭利講座指閃卡對新一代孩子的禍害,其實對此「教育法」一直都存有恐懼,恐懼的是,它似乎真的很「有效」,要是那「效果」的確是會遺害孩童,之後我要怎樣去「還原」?這可是杜曼或相關的「教育家」所沒有研究過的。


我個人是很相信自己直覺的,的確。我想不通,為怎麼一個孩子仍未見過donkey、ant、flower的樣子,就學懂了這些字的串法,是怎樣「有益」的一件事。如果當一個人仍是一張白紙時,他的世界就首先出現了一堆堆英文字,那他將要怎樣去延續?


我們的學習又是這樣的吧,首先無厘頭地記下了一些文字,才去了解這堆文字到底代表一件甚麼物件?有可能這才是「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我隱隱覺得,它實在不是沒有代價的。


你的孩子無意識地學懂了所有英文字,但他最基本的邏輯已經搞垮了。就像先把食物直接注射到胃裡消化,然後才從排泄物中看清楚自己吃的是甚麼,甚至這個時候才去嚐它的味道......(若令大家作嘔真不好意思!)


在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最有效的學習,是始於「興趣」的。有讀過「傷仲永」的故事,有讀過所謂天才的悲慘下場,例如數學天才最後決定永不接觸數字,如果一個人的學習是「終身」的,一顆對世界的好奇心和一份細水長流的熱情,一定比你右腦內成千上萬的生字有用。


以上的說法,說實在的,套用在現今香港的社會裡都是bullshit。香港人講的,是「嬴在起跑線」,至於「愉快學習」只是出現在當孩子已經well-equipped之後實在沒事好做才去享用的一個飯後甜點。


我承認,我真的動搖過,以後也一定不時動搖,當你身邊的人都在跑跑跑時,你仍在欣賞當前的風景時。還有,當有一天惡女正式上學了,身邊的同學都已在熟讀魚類學名、心理學專有名詞時,她還在apple、orange,然後老師告訴你:「你的女兒今年又考第尾了......甚麼?你一直沒閃過卡!!唉我的天,好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現在就去閃,惡太,太遲了,我這兒有些關於特殊學校的資料......」


惡女你會怨我嗎?當你的同學不費吹灰之力早咬著奶咀時學曉了的東西,你現在要逐個字去串去背。


但......我自己不認同的東西,仍然要讓兒女去學嗎?


假使有一天,又有研究發現「閃卡」會導致甚麼甚麼問題,像有研究證實迪士尼某套教材對嬰兒智商有損害,又或是有研究發現兩歲以下兒童看電影會影響七歲以後的專注力後,家長能夠做些甚麼去補救?到時迪士尼肯「回水」給你已經仁至義盡,你期望它會再研發一套教材去勉救受害者?


有聞說過外國甚至國內已有官方機構禁止對兒童使用閃卡,但上網又的確查不到相關資料。有說育兒雜誌、著名討論區都杯葛「反閃卡」的文章或研究,因為這會斷絕它們的米路,這點我不能證實,但我相信,要是有如此的事,也不足為奇。


君不見網路世界是何其多的「打手」,那些熱情宣告「我個bb用左XX牌XXX後,宜家已經點點點」的文章,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天生多疑的我,對涉及商業利益的「教育法」都很感冒,或許自己過去也曾做過兒童雜誌,當中多少人以「良心」行事實在不便明言。要是全港家長都不用閃卡了,那些教材、講座、課堂誰去付款,損失慘重吧。我相信那些賺得盤滿缽滿的商人一定會千方萬計去延遲甚麼阻止相關的負面消息的發放。


幼兒「教育」,從來都是一個很大的商機!


我知道,我對「杜曼」所知的真的十分皮毛,如果這的確是一種「善意」的教育,我期待有人去說服我這個頑固的女人,不要告訴我孩子兩歲時會讀多少個生字,告訴我孩子的一生還要怎去延續這個超強的「起跑點」。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happy mother's day 2010

小朋友就如海綿一樣,每天大量吸收新知識。


去年只係識得畫兩個好像外星人的媽媽和自己和兩朵唔似花的花做mother’s day card.





今年已經學會寫一些簡單的句子, 填顏色也有一定的水準了。


這幾個星期在日常生活中他見到一些字,甚至是一些未見過、未學過的字, 例如 no smoking, seafood, big mac等等, 他都會每每嘗試去讀,而且都讀得對的呢!真係覺得好amazed! 我想這都是學校教的jolly phonics教材的成效。




講返母親節,今年試了一家新開火鍋店,它們有一個新套餐推廣,值得推介。



讓我回顧一下套餐的內容,真係又多元化,夠新鮮,水準唔錯呢!


果醋一支


日式醬油浸黨參


雜錦刺身


酸甜排骨仔配合桃仁


馳名骨煲一鍋


片皮鴨兩食


青斑兩食 (魚片用黎打邊爐,骨用椒鹽炸)


游水鮮蝦


青菜兩款 


龜苓膏


水果拼盤


呢個足6位享用的套餐都係600大元!係咪好超值呢!不過可能由於新開的關係,d野黎得超慢,食到片皮鴨中中找周公去了!


我們就這樣過了簡單溫馨的母親節。


焗焗雞

小朋友買了新玩具頭一兩天都會愛不釋手的,大人其實也一樣。


昨天一早到街市買的鮮雞,晚上醃好,今天拿出來做個焗焗雞。


雞販亞姨問我想要黎點整,我話用黎焗的, “那給你一隻脆骨的!”





亞姨果然無介紹錯,隻雞骨脆肉嫩,那些白色軟骨都給掉進肚子去了!呢個又係encore之作,我們都不約而同地說下次份量要double!要整隻上! (希望放得進焗爐啦!)


今次也學會了一件事,就係要食好的點都要買活雞,不要再學老外般去supermarket買冷冰冰的frozen food!





一年一度的正苦工網球賽又來了,報佐名,今次的目標係要衛冕!希望得啦!如果成功的話,就可以向另一個目標進發!奸爸爹!


 



 



榴槤迷

小週末買了兩樣新玩具,焗爐和電動打蛋器,學人整蛋糕。


近期榴槤當造,中中又超愛吃榴槤,順理成章便做個榴槤蛋糕。


我們母子二人下午夾手夾腳整餅,打蛋、篩粉、放糖、牛油、和一大舊金枕頭,(好似玩緊cooking媽嘛咁)放進焗爐,調好時間, 我們便趕到球場打球去了。


回到家,!好香呀!賣相都算係咁,哈哈!





大家有無發現好地地一條蛋糕上會有一個洞?


原因是當我在把蛋糕放涼、不為意之際,已被中中呢個榴槤迷偷吃了一口!激死我啦!




 


味道相當唔錯,仲見到一絲絲的榴槤,真係真材實料架!不過唔夠鬆化,下次要落多d泡打粉先得,老公已落了柯打下次做brownie! 不過起碼要等到下星期先有時間再整餅了!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又讀完一科

終於完成了第六科,向「畢業」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小步(唔係肥卦...我諗...)。今次讀的也是「漢語」,不過是關於「語音和文字」,若然不是必修科,我想我大概不會讀,但也慶幸它是必修科,因為其實它比想像中有趣。


語音和文字,是我們熟悉不過的東西,每天我們說的每句說話都是「語音」;現在我打的和你看的,都是文字,但原來這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的東西背後都大有學問。最有趣的是當了XX年廣東人,現在才正式去接觸粵語拼音(但考試也是慘敗在這一方面),明明懂得讀的字,反而要去看它的拼音來拼讀。本來,覺得都幾無謂,但經過一番煎熬,又覺得幾搞笑,原來粵音皆有其規律,某些聲母、韻母和聲調是水火不容的,但隨著社會演變,又會漸漸出現新的音,又淘汰一些舊的音。


對我來說,最大的感受是關於「懶音」的。「懶音」從來都是被譴責的,例如「吳」不應讀成「唔」


 


未完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溜冰初體驗

除了網球之外,都想安排另外一樣活動比小朋友玩下,廢事成坐度睇電視。


考慮過時間、地點及年齡限制等因素, 以下幾個活動都在wish list之內, 包括:


1.體操、2.壁球、3.游泳、4.溜冰


第一項比中中老豆banned佐,因為佢話玩體操會變矮...(其實係咪真既呢?)


第二項其實只不過中中老媽子鐘意,而且又擔心會影響到網球的動作和步法..


第三項就因為今年5月都好似仲有少少涼,都係等暑假先學好了..


最後當然就係揀佐...................



溜冰!


呢樣其實都係因為中中老媽子鐘意,諗住第時可以一齊溜,且家裡也放了一人一對滾軸溜冰鞋,唔學識佢難道長年放在家中發霉麼?



結果中中也很喜歡呢!第一堂已學會了自己不用教練手扶住可以自己在冰上踏步!



YEAH!等你再上多幾課後,我又會穿上溜冰鞋一齊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