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五年半之回顧

惡女升小塵埃落定,回顧過去幾年的,有些感悟,以下只是我自身或是觀察身邊人而來的感受,不能放諸四海皆準,我自問不是一個很成功的教育者,只是我對教育很感興趣罷了。

語文教育
如今的父母都很著重語文,尤其是英文,孩子在升小前已說得一口流利英語,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像男婉好友「菜dog」在孩子還在襁褓時已強調英語會是他的「mother language」。可是,除非父母本身的英語本身說很純正,否則最後都只會落得一個下場就是「你係咪feel tired呀?食唔食啲apple呀?」像菜dog,我感覺他很努力地在說話中夾雜一些英語單字或是短語,但他兒子說的是廣東話。其實他兒子沒有給教到半中半英,已是萬幸。

如果父母教不到,那就唯有付錢讓人教了,是以能提供優良語境的幼稚園成為大熱,也有很多英語中心提供英語playgroup以至正規的英語課程,而為了升小具有優勢,很多人也會讓子女報考像Trinity或是Cambridge的考試,為了讓孩子擁有優秀的英語能力,父母花的金錢或許已等同一個大學學位的學費。

我自己一向抱持的態度是,孩子說得流利英語是很好,真的很好,只是我會衡量所付出的金錢和時間。其實,為了讓惡女說好英語我也花過一些錢,而如果她可以更受教的話,我相信我已花了更多,因為有一陣子惡女對英語抗拒,報了堂她也不願上,那我只好放棄,等機會,直至K3她終於肯上正規的英語課程,其實我不知她進度如何,她至今不會說流利英語,這的確讓她在面試時失去了一些優勢,站在英語很好的孩子面前,她的當是給比下去,少了一點信心,這是真的,所以要是你真的很重視這一點,那就必須花多些錢去搞搞了。

如今的父母也很緊張孩子識串字,我也曾經在她K2時當試引導她串字,但完全完全失敗,事倍功半,所以我又放棄了。到K3學校硬性規定每星期默書,本來我也不抱期望,但見惡女突然開竅,一些頗長的字都可以記住(反而短的會錯),我更明白,孩子皆有自己的時間表,等到她準備好時,做任何事都事半功倍。

對於惡女現時的英語能力偏低,我自己就覺得問題不大,她升了小學英語自然會加強,而近月我開始自己教她writing和grammar這些,對我們來自傳統教育的讀書精來說,其實是手到拿來的,但Oral speaking就真的要到出面補補了。現在惡女上的是一對一的英語課程(其實是因為暫時沒有其他學生加入),每月1,100元左右,我相信長期上的話該漸漸進步。

如果時光倒流:
我仍然會為惡女選這間語境不算好的學券幼稚園,因為學校的確很適合她,她天生缺乏安全感,觀眾型,文靜被動,要是在競爭力很強的環境下,只會讓她成為隱形人。可幸在這兒,她也總算有了自己的發揮空間,老師懂得欣賞她,相對之下,英語能力不佳這問題,就顯得微不足道。如果可以的話,或者我應該早一點開始跟她讀英文書,跟她唱英文歌,甚至讓她更早就上英語為主的playgroup,大概可以免除她抗拒英語那個階段。但我仍然覺得那是小問題,她遲早追得上,只要我們好好守護她的好學心和好奇心。

妹妹怎麼辦?
關於妹妹,我相信她與惡女的情況是不同的,由於她自小有菲傭照顧,英語始終是生活一部份,她自自然然就學會了,不用特別教,像她現在會自己說:「apple即係蘋果、water即係水、rice即係飯......」她早就明白了中英語的分別,而且家中有家姐,學甚麼都好快,家姐對著i-pad學拼音,她也跟著學,所以日後學英文應該不難,如果時間配合得到,就讓她也跟家姐一起上英文班,估計這樣已經足夠吧。選幼稚園也不會特別注重語境,但有可能會選學術強一點的,因為她始終是超大女,可以學更多就讓她去學,但心目中喜歡的所謂學術強的幼稚園不多,想來想去就只一間,但那是沒宗教信仰的,這令我猶豫,因為惡女讀天主教幼稚園讀得很好,始終不想缺失了這一環,所以還是再考慮考慮,交託天主決定。

課外活動
其實我不太敢評論,因為惡女都有不少的課外活動,有的是她堅持的,有的是我堅持的。像畫畫是她死也不願放棄的,每次問她還上不上,她都超凶地望著我說:「想呀,想呀!」就好像說:「要是不讓我上就宰了你」。
小提琴和英文是我堅持要她上的,但她不抗拒,也學得快樂,只是不算很大passion,要停學她也沒感覺。但這樣的表現其實已足夠支持我繼續花錢,因為要是她不喜歡,像溜冰(她說想溜但不想再學),是迫不來的,讓我太辛苦的事我也會失去衝勁。堅持小提琴,是因為我覺得人生缺少了音樂這元素是很可惜,我很相信她只要有了基礎水平就漸漸會喜歡上,她最終的選擇未必是小提琴,此刻讓她學是因利成便,我自己可以教一點點,又遇上了惡女喜歡的老師而且肯上門教,而小提琴的投資也只是數百元,總好過買幾萬元的鋼琴來搏。
到她升小後或許她會更有主見,學校有管弦樂隊,她看到人家奏甚麼樂器也要學的話,發掘到真正的興趣後,我也可以讓她停學小提琴,畢竟我只想她接觸音樂而不是做馬友友李雲迪那些(絕對不要)。
我承認課外活動是由我主導,然後再由惡女決定接受與否的。像暑假我也為她報了話劇班,一來讓她有點事做,婆婆可以休息一下,二來其實我覺得話劇對學習表達自己想法和情緒很有幫助,所以希望她試試。碰巧早前我們少有地看三色台劇集時,她竟然對拍劇萌生興趣,常問我,這場戲是怎樣拍的,那人流血是不是真要給斬一刀云云,那我便利用自己僅有的拍攝知識來教她,跟她一起重演劇中某些情節讓她大樂,然後又和她一起寫劇本,乘機教英文Writing。是以她對於我報了話劇班沒甚異議,但真實情況還有待揭曉。
還有我現在在迫她學游泳,用上「迫」是因為她真的不太情願,她像男婉一樣天生怕水,喜歡玩水但十分怕死,在bb池也是全副武裝上陣。其實我已經忍了好幾年不用她正式學,免得嚇怕了她弄巧成拙,倒是如今見她膽子大了點,又較肯聽我七情上面的遊說,加上有好友Abby的陪伴......不理啦,游泳點都要識的,一來求生技能,二來懂得游泳是人生享受,不懂游泳是人生障礙,分別太大了,請不要怪我對此的執著。另一樣必要上的是主日學,可幸這個她很喜歡,加上有我有作伴,她也很難有不喜歡的理由。
總結而言,我並不覺得「課外活動」是惡魔,很多人聽到小孩學好幾樣東西便搖頭嘆息,覺得他們很辛苦,父母是怪獸家長。於我而言,一切是在乎心態,你讓孩子去學東西,是為了甚麼?為了拿證書拿獎項來「提升」子女的portfolio,為了虛榮心而讓他們學甚麼俄文和西班牙文,單單是為了易入名校而學冷門學器如低音大提琴......老實說我就不認同了。我覺得以低音大提琴來作為音樂的入門實在太殘忍了,這樂器的存在大抵只為陪襯,那麼低沉的聲音根本難以自成曲調,孩子一開始就學這東西,實在太悶了吧,為了入樂團而學也太功能化了,學樂器本身是好好玩的。
還有就是為了課外活動而犧牲掉應該的娛樂和家庭生活也實在太不明智,不知看甚麼雜誌見過某女星兒子一周的時間表,每天密密麻麻的,語文學好幾種,樂器又幾種,運動又幾項......到底能吸收的有多少,孩子亳無靜下來的空間,實在太可悲,學甚麼都好,也不及孩子與生俱來的「自學」能力那麼重要,把他們每一秒都填滿實在太驕傲了,就好像孩子每一秒都是由你去操控一樣,十分可怕。可悲的是,這正是如今社會推崇的教育方法。

如果時光倒流:
我會更遲才開始為惡女安排活動,倒要多帶她去遊樂場玩。回想起在她兩歲前上的playgroup其實作用不大,playgroup的作用是新手父母可學習如何跟自己玩,如何教他們,但對孩子來說,只要有一群孩子一起玩煮飯仔、遊樂場,已經學到很多合群、分享等概念,不需要付太多錢去學如何「shake hands」、「sharing」和「cheers」等等。當時,為很多父母來說,要找這樣的一班同齡細路來玩的確比上playgroup更難,所以也是沒法子,自問當年我也沒能為惡女找來一堆同齡朋友。

妹妹怎麼辦?
妹妹兩歲前沒上過playgroup,因為家中有姐姐,無時無刻都已在playgroup,加上有毛毛、嘉嘉等同齡好友,情況跟孤獨的惡女大不同。她最後也上了幾堂playgroup,是因為有陣子我和惡女逢周六早上夜歸,妹妹像給忽略了,很悶似的,所以便報了家附近的一個頹playgroup,迫著男婉帶她去玩。她樂翻了,因為她常羨慕家姐可以返學,而她終於也可以自以為返學了,是以每到周六她一早起床便吵著要換衣和孭背包,也因為她太恨上學,所以也讓她九月份就去讀K1,她開心到爆炸。

暫時抖下,諗到再些牙。會另文談小一面試之我見。

2 則留言:

  1. What's wrong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being a Chinese's mother tongue?

    回覆刪除
  2. 善姨你好勁,呢篇野長到我自己都唔想睇番,你竟然可以有回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