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嚴重睡眠不足的狀態下上課,意外地沒有打盹,因為老師說的正是我近日經常不斷反覆思考的課題--究竟香港的語文教育要怎麼了?
選修這個課程也基於這份好奇,昨晚的一節課,老師講的是母語學習。他問我們有沒有發現社會的一個趨勢,就是中產或以上的家庭中,父母即使本來的母語是中文,但也會刻意以英語溝通,來營造一個英語環境給孩子。這個,我怎會沒有留意到,而且是非常的敏感。
我不是不重視英語,相反,我很希望惡女能學得一口流利英語,對於那些能說流利甚至是漂亮英語的家長,而他們又打算讓孩子接受國際化的教育,甚至將來到外國升學,把孩子放在英語環境讓他們以英語作「第一語言」(即一個人用以思考的語言)是無可厚非的。但這種方式是否適合所有家庭呢?
首先,若然家長本來英語不算很流暢的話,是否也要勉強自己去說英語?大概家長們對「給孩子最好的」這個概念的崇拜真有點過火了,為他們來說,「最好」的意思,就是把自己僅僅懂得的英語生字湊合起來「教育」孩子,他們已盡了最大力氣,做了「最好」,但孩子所能吸收的是甚麼呢?
前幾天到Megabox去,又聽到了不少刺耳的英語教育。例如有父親向孩子說「xxx, give me take a look!」,有母親向孩子說:「呢架飛機out of service喎,let's go啦!」......各位,「爛英語」真比「好中文」更優勝嗎?你真的很希望孩子將來說這樣的火星話嗎?
好了,撇開父母英語水平的問題,我又想問,各位「英語父母」在施行以英語作第一語言這方針之前,有沒有想過目的何在?是為了和國際教育接軌,到外國留學,還是,只為了這比較「有型」?
老師說了這樣的一個例子,有一對夫婦皆是中文教師,在兒子出世後只以英語溝通,讀的是國際幼稚園,結果,兒子真的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但在這之後他們又把兒子送到傳統津校去讀小學,結果兒子的中文科不合格,現在要靠補習來追趕成績。究竟這對教師父母在搞甚麼?當兒子是實驗品?
不久前,有個未婚的大學同學初見惡女,興奮地和她說「Nice to meet you...」她說了一堆英語,惡女沒有反應,我說:「我同佢講開中文。」女同學解釋道:「唉,而家好驚架,同細路講中文會俾佢阿爸阿媽鬧!」我才意識到,瘋狂英語現象,連父母以外的人也都波及了。
周日晚,帶惡女參加親戚聚會,某上了年紀的親戚跟我說:「佢而家似番個女仔,以前個樣成個男仔咁。」此時她見惡女也在聽,便循循善誘跟她解釋說:「你而家似"gur勞"囉,以前成個boy咁囉。」自以為這樣說,惡女會比較明白。
環顧四周,父母教顏色一定先教「red」而非「紅色」,先教「one、two、three」而不是「一、二、三」,連playgroup的導師在教跳彩色呼拉圈時,都要又「紅」又「red」地說話。她很不自然地說:「其實我不主張這樣又中又英,不過d小朋友根本唔知"紅色"係乜。」
讓孩子中英雙軌並進,固然很好,因為他們本來就有同時學習兩種或以語言的能力,但是,方法並不是由同一人用怪異的方法把中英文湊合成句,而是該由不同的人分別地、有連貫性地說不用的語言,否則只會為孩子造成混亂,試想,若然我跟你說話時,在每句句子結合中、英、日、俄、法語生字各一,是不是久而久之你就精通五語?
我自己曾犯下一個錯誤。當惡女牙牙學語時,我曾教她說「蘋果」但她沒反應,有天卻發現她對著蘋果說「apple」,那應該是她學會的首個雙音節詞語,我甚為驚訝,想必「apple」的發音較易吧,從此就不斷鼓勵她說「apple」。如今,她已能說完整的中文句子,但唯獨是對蘋果還是還「apple」,有次我問她:「你食唔食蘋果呀?」她卻糾正說我:「apple!」我說:「係呀,呢個係蘋果,英文係apple,你食唔食蘋果呀?」她竟然堅持要我說「apple」,激動得大叫大嚷。其實我明白她的心情,明明這東西叫「apple」,在她眼中,是我讀錯了!
這是我貪方便鑄成的錯,雖然程度輕微,但相信我仍要花很多時間讓她明白「蘋果」才是這東西的中文名稱。不能想像,那些教了大量英語名詞但又以中文作載體地說話的父母,將來若然想重新整頓這種怪異的「第一語言」要花多大的力氣。
我希望惡女能說好英語,但若然中文和英語之間只能活一個,我一定是選擇中文,因為我所能營造的是中文語境,以此作第一語言是合理而有效的,如果連第一語言都不夠「乾淨企理」的話,她要怎樣去思考呢?難道是這樣嗎:「one加one等於two, so, I should 寫two落張paper度。」(又想起多年前讀過一篇訪問,汗毛直豎,受訪者說:「我係好proud of being我老豆個仔架喎!」)
要學好英語,真的有那麼難嗎?必須放棄自己的母語嗎?
看孩子們到外國生活了一段很短的時間,就自自然然會說流利英語,就像善姨,她十七、八歲才到美國生活,很快已懂得打去客戶服務熱線談判一小時要人家減月費,和美國人對答如流,如今她對我們說的是正宗的粵語(不會用「拼音」來讀中文,將「核突」講成「核窒」),對外國人說是很地道的英語,應付長春藤大學的學習綽綽有餘。
要把第二語言也學得好,其實也不是那麼困難吧,至少不需要由出世一刻開始如臨大敵地籌劃,也至少,不用放棄自己的母語吧!從前我在善姨家看到的是數以噸計的中文故事書,到她唸中學時,才開始有些Jane Austen的英文小說。當然,父母可能覺得像善姨的英語程度還是不夠,他們的目的是把孩子訓練成邱吉爾或奧巴馬,這個我就真的要閉嘴了。
睇到呢篇真係開心,因為我都係教abby中文,雖然我亦好強烈希望abby學會一口流利的英文...但我自知自己中文好,英文差,真係無謂用自己唔擅長既英文黎同abby溝通....但係真係好多人唔知點解係都要同abby講英文,就算我自己阿妹都係,仲話我點解唔教佢講英文,佢話佢老細個仔(2歲)已經講好多英文,我真係無言以對lor.....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1/25/2011 15:24:00]如果小朋友中英文都流利,的確係叻,但若然英文叻但中文差,又有乜好羨慕?佢地只不過係被剝奪左學中文既權利,輕視中文,真係高人一等?我相信在將來,漢語一定係主導世界的其中一種重要語言,好地地放棄左佢,第時先想學番好,真係好好好好難,最多係識講,但要寫到好文章,甚至識欣賞文學作品,尤其是古典作品,真係點惡補都可能冇乜用?
btw,我而家報左個英語playgroup,希望等佢玩既同時接觸下native speaker,到時睇下好唔好,好的話推介俾你吖!
我既理念同你一様,Jobi既第一語言一定係中文,因為我最有信心營造得好既係中文語境。
回覆刪除Jobi喺一個雙語既環境下成長,暫時我見佢都分辨得幾好,講嘢無中文夾雜。相反我就間唔中講嘢會夾雜一個英文字,例如:搵人check下個熱水爐。
無錯,Jobi學顏色係由英文學起,由工人教佢,我要花好多時間,先可以令佢知道yellow等於黃色!但平時Jobi普通對答又可以隨時nicam喎,真奇怪!
對於個啲「呢架飛機out of service喎,let's go啦!」既父母,我都好滴汗!
p.s.去megabox,有無去play house?
[版主回覆01/25/2011 15:42:00]係架,專家都話小朋友可以同時學幾種語言,所以如果屋企有齊講中文、英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法文同俄文既家人,個細路真係所向無敵!(我個老師話聯合國視呢幾種語言為主導世界的語言)
「check下熱水爐」冇問題喎,因為香港人真係咁講野,係我地既文化,若然要每個字都係中文,又可能變左矯枉過正,唔通夾硬叫Jobi做「祖比」咩!( 講笑咋!)但如果係「好proud of being我老豆個仔」呢類,就真係好難講得通哩。
PS, 本來就係想去play house,點知途經一個免費的滑梯惡女已經玩到好開心,又入左附近間玩具店試玩,再去埋宜家,惡女都已經攰到即時訓著,慳番,哈哈!
咁我真係要恭喜你,因為如果去playhouse,你同爸爸應該會散晒出嚟!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1/25/2011 16:18:00]都feel到,上次我去冒險樂園個波波池都想暈,入面好多位都唔夠我企直。同埋星期六真係好多人,見到都驚,我有人群恐懼症。
呀,仲有呀,我睇你啲網誌,好似睇緊教育版或副刊啲文章咁,你文筆咁好,見解又精闢,真係可以寫專欄。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1/25/2011 16:20:00]唔係呀,我只不過係鍾意發勞騷罷了,話時話,我都好期待你篇「生男生女」喎,幾時發佈呀?
文中提及的似乎只集中在"講"的層面,我自己覺得培養"閱讀"方面的能力更為重要。口語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我相信現代的小朋友會講好雙語(甚至加埋普通話)的應該不難,即使父母不是在家營造中英/普通話環境的也大概能做得到。在閱讀前半段文章時,我已想到了善姨的例子,所以扁妹都不需要在現階段擔心什麼的,要"講"得好只要後天努力一定可以做得到,培養喜愛閱讀習慣和引起學習的興趣才是較難達到且更為重要的。
回覆刪除扁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