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還是第一次同時迎接兩個家長日,一個大女,一個細女。
老實說對惡女的是著緊一點,畢竟是小學第一次考試,心裡沒底,見她整體上分數都不差,但慢慢發覺9X分對小一生來說只是很普遍,大部份孩子只要有父母埋身教都做得到,所以又漸漸回復平常心。
面見時間僅8分鐘,星期五和男婉利用午膳時間到學校一趟,老師立即就亮出了成績表,裡面甚麼都列得一清二楚,像中學的成績的,中英文各細分為四部份,每部份皆計算全級名次,下方也盡列全班全級名次,一目了然。惡女全班得到三名內,全級十名內,老師對惡女的評價都很正面,我們追問關於惡女社交方面的情況,表現是否被動,老師都說沒問題,我們其實還只半信半疑,感覺上老師對惡女的印象有點模糊似的,可能是因為她實在太安靜,不易引起別人注意吧。
細看惡女的成績,雖然名次不低但中英文的分數在全級水平來說不算特別高,倒是最教我們放心不下的數學科她全級第四,實在很不可思議,她一向連個位加減數都很一般。實在小一的試卷都不會太深(常識除外),取高分甚至滿分也不難(像某一科得分90都僅是排全級近100名),看的就是孩子的「自我審查」能力,他們錯的大概都是careless mistakes。
表績表還有一亮點呢-----體育得到了一個C+,OK,那絕對是我的遺傳,小學時的我就是科科A但體育可以是個紅色的D,不強求了,合格便是。
說穿了其實我和男婉都是注重分數的人,口裡說求學不是求分數,但骨子裡還是自己過去那一套,拿起試卷就自然是往交叉部份看去,我們都在努力調節中,好不容易,暫時做到的是「表面上」能對女兒說:「名次、分數都不要緊,努力了便ok。」
在心底裡我好希望自己不要再把過去舊式的一套加諸於女兒身上,畢竟自己一直走來都是高分低能的人,其實我好應該明白一個人要能在社會上立足,他的性格、人生觀、EQ、解難能力和常識是更重要的。我們的教育,應該不是在多一分還是少一分上面鑽牛角尖,而是讓她儘量跳出功課考試之外去多看這個世界,人生要更平衡。
既然女兒的學業問題不大,那就好了,她的回報該是更多的自由和遊樂時間,而不該因此反而更有壓力,像我和男婉對小學回憶就是保住第一名的經歷以及喪失了第一名的挫敗,其實是噩夢。
--------------------------------------
妹妹的家長日在星期六,相對很輕鬆,我們一家四口同去,全部一起進去見老師。這在惡女以前的幼稚園是不可能的,說好了是家長日就只見家長,孩子要留在操場。
班主任說妹妹大致上沒大問題,雖是「細囡」但能力上跟同學沒太大差異,反而很快適應和投入,吃茶點的份量一度令人咋舌,而她時常掛著的笑容也成功得到各級老師的注意。不過,妹妹有些問題對我們來說是挺不懂面對的,熟習了環境以後,她的「真面目」開始顯露,老師說她排隊會爭排第一,玩具被搶了會吵鬧......嗯,這些可是從來都未曾在惡女身上發生,我們倒是擔心她求生意志過低,打不還手,逆來順受,躲在暗角成為被遺忘的一個。
雖然老師說得輕描淡寫,問題該不嚴重,但我們的腎上線分泌又再飆升:我心裡再次肯定要讓妹妹下年回到家姐的幼稚園,好好訓練一下,現在的幼稚園其實是很好,很有愛心,校長老師全情投入,待家長學生如一家人,但思想古板的我還是覺得過於「打成一片」對妹妹來說,就只會更助長其奔放不按規距做事的自由性格,還是偏好家姐幼稚園的一板一眼,學生很清楚做每件事的守則和程序,自律,自立,品德教育很足夠。至於男婉,他應該更為極端,覺得自己的女兒有嚴重的人格或行為障礙之類,正如當初他也懷疑惡女有學障、心理病等等。正是長憂九十九吧,其實有心理病的是我們兩個。
我們的挑戰,大概是有著兩個性格迴然不同的女兒,教育的方法大概有點不一樣,當大女兒算是上了軌道後,便輪到跟小女兒的一番作戰,我心裡抱有的期望是她仍在被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纏上了,記得當年惡女三歲也是很頑劣的,晚晚刷牙都要搏鬥一番,又聲稱自己要做「曳」不做「乖」,當踏入四歲後,人就有了多點理性,性情也溫馴下來。希望妹妹也是如此。
其實我們也不過是在雞蛋裡挑骨頭,每晚當我看著兩個女兒在身邊甜甜地睡著時,就提醒著自己,我有多幸福哩,上天給了我兩個健康正常的孩子,這可不是理所當然的。記得看過新聞節目採訪三子之家,母親說,大兒子是自閉症,二兒子也是,到第三個兒子,終於沒有了,但卻是發展緩慢。就像上天不斷跟她開玩笑,但她卻一一接受了,並且感恩上天給她這三個孩子,他們之間可以互助扶持依靠。
多羞慚,我們還在介意孩子入不入到名校、考第幾和今次的分數能否比上次多兩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