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想的多是關於信仰的問題,很奇怪的,當我愈信的時候,懷疑的就愈多,因為對我來信,既然要盡信,就是弄得明明白白,可是,關於宗教,你愈去探求,就只發現愈多未知的東西,而信仰本來就不是基於理性的分析,因此理性的人很難接受宗教。(而感性的人不接受宗教,則多因為他們曾經有過不好的感受,像見過某些宗教狂熱者的古怪行為,像見過自我感覺良好但屢行不義的教徒,像受過這些圈子的排斥......)
回正題,這陣子看的書對我有很大的衝擊,帶來很多的疑問,有時覺得,天主實在比我想像中嚴厲,人死後的審判、末日審判、補贖......好像稍一不慎,就會為人生留下污點。有人選擇不去相信靈魂不滅,不信死後會接受耶穌審判,不相信有天國與地獄,也不相信兩者之間有煉獄的存在......這的確能令自己的生活輕鬆一點,而我是選擇相信的,其實,是很難不相信。
我現在的思考方向,我覺得是一步一驚心,不過,我不認為去認識一個宗教,是只為了對死亡的恐懼,因為那會令人skip了更重要的部分,沒有理解天主的愛而首先接觸「死後審判」,相信會造成很多的誤解。
為著死後補贖這方面的思考,近來不免忐忑,到底我要怎樣才能在死前達至完美?怎樣才算是潔白的靈魂?「好」之上永遠有「更好」,而每天的生活要避免犯罪實在太難,即使神父修女也未必能直上天國,那我怎麼辦?有時甚至想,如果要如此步步為營,活著到底為了甚麼呢?
很有趣的是,今天我從一個佛教徒口中得到了一點啟示。他談佛學,我聽得入迷,驚覺當中有不少道理竟與聖經挺相似的,像「大愛」、「慈悲」的觀念,不就是天主教我們要愛人如己,對人憐憫的誡命嗎?不過佛家將這種愛更推廣至所有有生命的東西,即使是一條菜他們也珍視。
而他談到某個理念,正好解答了我近來的疑問。他說,信仰是不能脫離「智慧」和「便利」的。不是說信呀信便要把行為做到最極端,這是真的,正如聖經教導我們要溫馴如鴿的同時也要「機靈如蛇」,我們實在不要太愚蠢和盲目地去做事,當信仰去到一個程度是桎梏了我們的生活時,那應該不是天主讓我們活著的意思。作為平信徒如我們,應該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活出信仰,而不是使信仰成為背上愈來愈沉重的負擔。我們的確要考慮「便利」的,當然,「便利」不能凌駕其他信條。
突然覺得輕鬆了點,其實像佛教徒所說,「凡是沒有絕對的是與不是」,我們也不需要每個人都一模一樣地活著,演繹信仰雖不可亂來,也總有一點點私人空間。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恐懼,何況天主要我們時刻分享祂的平安與喜樂。
是天主在跟我說話嗎?真有趣呢!
老實說,我覺得佛教與天主教未必是相違背的,它們談的似是一些追求真理的方法,而天主教徒眼中,這真理就是天主本身,天主和真理,大家是同一方向甚至是同一終極,他們的思考方法,也挺適合用來思考聖經的道理哩。
假如有天所有宗教都走在一起,縱然當中不乏異議,但天主那有不接納之理?至於要怎樣達致真正的和諧,那相信不是人類智慧可解決的事,交給天主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