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12歲前的人生不重要?

做人父母,實在是啞子吃黃蓮,有些思慮,真的難以用言語解釋。

關於惡女升小一情況未明,有算是熟悉教育界的前輩的反應是「咁你做乜唔一早送佢入一條龍幼稚園?」當我解釋了全香港其實沒有幾真正的一條龍,以及自己並不心儀那幾間小學,只是找間喜歡的幼稚園之後,他只說:「咁你而家又驚?」言下之意就是,你沒有做這關鍵的一步,就別要說擔心,因為是你自己一手造成今日的境況。(我係咪太任性?)

原來不選擇一條龍就要預了沒好下場。

一直不明白,為甚麼大家會純粹為了一條龍而去選某些幼稚園,無疑小一入學真的很難搞(今年情況更加急轉直下),煩少樣當然是bonus,但小孩子那三年花在幼稚園的時間就沒有意義嗎?為甚麼不是因為那間幼稚園有跟自己相似的教育理念而選它,而只是為了三年後可不用煩?

況且,前輩大概已有點脫節,在今天要入那些一龍條或so called一條龍幼稚園,談何容易?其後我思考了箇中因由,就是因為前輩的兒子是在這樣的一龍學校就讀,所以他也認為這選擇最好並且適合每一個人,而且他兒子升小一已是好幾年的事,當時情況比今天好得多了,他大概真的難以體會本人感受,所以認為我是沒有資格去憂慮的。

----------------

家人對我們是有真正的愛護,安慰也是真誠的,但也是有點誤解了我的想法。

她們說:「你不用擔心喎,其實入了差的學校,更容易考頭十名,入band 1學校也較易。」又或是:「讀咩小學有乜所謂,我們當年咪又係求其入間,結果都入了XXX和XX。」(全港數一數二的女校/男校)

首先,我希望惡女入好學校,並不是為了升中,而是為了她有美滿的6年小學生活,我心儀的女子津校雖是名校,但我真的不為了「成績」而選,而是因為它的宗教氣氛(校內有1/3學生是教徒!)、教育理念(免費教育,且真正的有教無類,連band3學生都同樣的珍視)和它的地點(方便照顧)......有這樣的優點,老實說,它要是升中不怎麼樣,也不會影響我選擇。

6年後的世界,誰知道?惡女6年後適合甚麼中學,誰知道?我才不擔心這事,也沒有要「鋪路」的企圖,我只希望她這6年裡在一個理想的環境下成長,為人生打好基礎。當然,好的學校不只一間,我不能排除心儀小學之外的可能性。

其次,如果我看的是學校的「水平」和「升中優勢」,就更加沒有道理挑一些「差的學校」,因為每間學校獲分派的band1學位是不同的,而百份比正是按學生往年的學業表現而被決定,「差的學校」可能容易考得前,但可能只有極少數的band1位,也是同一樣的競爭。Anyway,這些數字其實不是我的考慮。

正是因為我的小學是「求其」揀的,我更加體會到箇中的壞處。由6歲到12歲整整六年,這段時間孩子身處學校的時間不短,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大概長於對著父母的時間,而且這階段所接觸到的人和事並不容易從記憶中刪除。那些錯誤的、被扭曲了的觀念,那些欠缺愛心與深思的教育,將要花多少氣力去改變?

所以,雖然結果並不由自己控制,但抱著「求其」的心態去選校,實在是做不到。有得選擇的話,在我心目中,學校有沒有辦學理念、有沒有宗教背景、是否商業化、是否目標為本只重升中成績、是否有活力有朝氣、是否有熱誠的教學團隊,都是重要的因素。

仔細去尋找合適的學校然後報讀,是父母的責任,當然結果是要交託。
----------------

3年幼稚園,為的是入小學?6年小學,為的是入中學?這9年的時間原來也就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它的內容亳無重要!

12歲前的人生,都是為了入好的中學。12歲後就為了入好的大學,入大學為了搵份好工,搵份好工為了安享晚年。嗯,簡單來說,人的出生就為了去死。

明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