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Les Misérables


好彩,好彩終於都看了Les Misérables!

其實我幾乎沒想過要看,首先,我不喜歡看悲劇,因為我覺得現實世界實在有太多悲劇,好端端的我不想感受更多。加上,率先看了戲的朋友都說不好看,而我自己也懷疑一部音樂劇放在熒幕上會變了甚麼樣子。

幸好,後來還是聽到了正面的聲音,說得我心也動了,這種戲看VCD似乎是沒有意思的,要看就一定去看大銀幕。

還好,在最後關頭還是看了。

想說的是這電影真的一點也不悶,全唱對白並不如朋友所說的古怪,演員歌喉好不好我不懂得分,反正我不熟悉音樂劇或歌劇,也沒看過原著和音樂劇。沒有了這些專業的識見,倒是很容易就投入於故事情節之中。事實上,看到Jean Valjean遇上主教的一段,雙眼已經模糊,到Fontaine為了女兒甘願承受各種屈辱,就更加代入其中。

全片著墨最多的是Javert對Jean Valjean的窮追不捨,這個以「正義」自居的警察,實在是病態的法律愛好者,到死一刻仍以為自己正為著神做事,其實是悲劇中的悲劇,好心人做壞事正是這種,猜想這世界實在不乏這種衛道之士,講真如果我係天主真係好頭痕,他們愛好公義正義,卻欠缺了智慧,也沒有聆聽到該聽的聲音,結果這輩子就在賣力地、一廂情願地幹著「好事」。

這真值得我們好好深思,尤其是作為教徒的我們,切記自己所信靠的,是天主的誡命,而不是人的法律,誡命第一是「愛」,而法律當變質了以後,講求的就不是「愛」,而只是把人標籤為「好」與「壞」,然後把壞的人置諸死地。

譯為「孤星淚」的Les Misérables,其重點倒不怎麼放在「孤星」Cosette身上,對她就只有「可憐、靚、純真、無知」的觀感,倒是Jean Valjean對Fontaine臨終前的承諾,在自身難保之時,肩負起保護小孤雛的使命教人動容。不過,到頭來他卻從小女孩身上體會到自己從未經歷的被愛的感覺。

劇終Jean Valjean跟著Fontaine靈魂而去,我哭得很恐怖,激氣的是戲院勤快的員工們連一秒的沈澱時間也給不得,當Jean Valjean的歌聲還在低迴之時,已聽到一把超odd的聲音大叫著教大家如何離開戲院,同一秒大燈亮起,大門敞開......我狼狽不堪地離去,心想怎麼這supposed是優雅的「文化活動」最後必須是落荒而逃地完結。慘。

男婉跟我都很喜歡這劇,就必須是這種大時代才孕育出如此氣勢磅礡的作品,能夠流傳數百年的思想、理念,背後就必須以苦難鍊成,既殘忍也真實。我們生於太平盛世,實在必須感恩,我們今天視之為理所當然的文明和理性,實在是許許多多先輩經過無盡抗爭與苦難所遺留下來的。我們常問,怎麼人生充滿了痛苦,然而歷史的演進就必須由萬萬億億的生命去推動,大家一起喝喝茶談談天就一生的話,世界就沒法向前邁步的了。

當然,每個人都難以接受自己只是歷史洪流中一顆完全不起眼的塵,很接受不了這個地球並不是繞著自己轉,很接受不了「白白」的犧牲,很接受不了自己擔演的不是「主角」、「配角」,甚至連茄呢啡也不如。

然而,事實是,一個人不因為甚麼而喪失了生命,實在算不上甚麼,算不上甚麼,我努力的對自己如是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