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給電話鈴聲驚醒,本來睡得正甜也頓時清醒了。那固然是一個關於放榜的消息......20分,很不錯的成績,而且最擔心的中文科都給她過了關,完全超額完成了!
這女孩也終嚐到了努力的回報,幾年前還是個成績表不堪入目、沒有方向的初中生,升上中四突然180度改變,勤力得教我們有點擔心:萬一真的失手了,她受得住打擊嗎?
結果當然皆大歡喜,不過這教年紀老邁的我,又沉入關於會考的久遠回憶了。
從來對自己的會考成績都帶點飄飄然,不是因為分數異常標青,而要因為自己當年著實付出的不多,能夠有此回報真的有如買中窩輪,以小搏大,沒甚可怨。
如今卻醒覺,這樣的成績表握在手裡,卻很不實在,分數固然是不俗的,但仔細研究,就知那只是一個幻像,沒有甚麼根基可言。依我來說,至少英文和數學,已經能夠顯示一個人的底子打得如何,而我這兩科的成績都如實地反映我當時的水平。今天回想,若能憑自己下過的苦功而得到一張結結實實的成績單,那少三數分又有何相干?
由於得到了好分數,使得我其後得以處身一幫當年的天子驕子之中,像是自己也是當中一份子,現在回想起來真有點攀龍附鳳,其實我的學問底子,本來就不甚了了,正是空心老官一名。
其實現在才說這些東西,都幾係廢話,會考成績說實的已經不是我們這年紀的人關心的課題(除了當老師的那幾位),現在嘛,當年是搵錢升職加人工為上,誰要管你當年幾條A幾條F?不過,那張成績單對我來說還是有點反思的空間......究竟在別人努力打好底子的幾年裡,我在幹甚麼?
由中一開始,英文的水平就好像沒有提昇過,連英文書也沒有碰上幾本,其他科目,都是試後即忘,讀五年地理,連摩洛哥和摩納哥也還未分得清;讀五年中史,數不出朝代更替;讀三年科學,只記得學人類繁殖時,有個女同學不停地罵老師講「咸野」;讀三年世界歷史,只記得拿破崙好矮和識騎馬......學過了的,從沒拿來思考,也從沒融會貫通,全都是一堆堆的生字,沒有立體感的生字。
別人不說,男婉今天年近三十了,還可以如數家珍地背出各種數學算式;郊遊時又指東指西說那是甚麼地理現象;談三國演義又能談得水花四濺.....能夠擁有終身受用的學識,會考成績除了用來見工之外,還有甚麼值得介懷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