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情色風波何時了?

某大的學生報情色版惹起軒然大波,很慚愧,本來真的無甚興趣去深究,只覺得大概是一群「未識性」的細路幹了一些傻事,只消給人罵兩句認句錯,便一天光晒。

誰知事情愈鬧愈大,學生不認錯,校方六親不認,社會上有人撐有人罵,再加入淫審處的判決......漸漸想了解多一點,今天終於認真閱讀那批出事學生報情色版,感觸頗多。

學生的「眼高手低」、將原來的「學術探討」變成粗糙難看的文字,還不知問題所在,的確抵鬧!不過,更令我心寒的,不是這些文章,而是傳媒大眾「搞大件事」的心態,以及校方對學生的冷酷無情。

首先,看過那幾期「情色版」後,老實說,自己還可以接受的,怪只怪他們何不改用一些較秀麗、較具分析性的文字去表達這一切?然而,對「性」的深入探討不是錯,如果因為提及某些與性相關的「字詞」,便要受禁的話,似乎矯枉過正。以前唸「傳媒、暴力與性」時,有學生在presentation時以「四仔」作題材並即場播放,學生連Miss一同「觀賞」四仔並展開討論,毫不羞怯,其實只要抱著明淨的心去認識各種事物,有甚麼問題呢?回想起,看四仔這事要是給傳媒抖了出來,即又是一篇又一篇的炒作新聞了!

再澄清一次,我絕對同意學生報情色版的水準並不能「學術研究」相提並論,不過我相信他們不是存心賣弄色情,不是邪惡的,只是他們「誤以為」這樣叫做「搞學術」罷了。然而,學生們力有不逮、手法稚嫩、處事不成熟,校方是否就要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所謂的教育,就是學生拿獎就跑出來認x認y,學生犯錯就「劃清界線」嗎?學生無知,抵罵;校方懦弱,更抵罵。

「鮑魚風暴」中的善姨得知「阿嬌」搭上有夫之婦,本亦忿怒,後來她說:「我終於知為何我如此忿怒,因為我"覺得醜,覺得冇面"......」然後她選擇與兒子一同面對別人的踐踏,而不要扔下兒子由他自生自滅。某大校方,到底你是否「覺得醜,覺得冇面」而寧願置身事外,也不選擇原諒學生、教好學生?

這是否就是現代的教育理念?一切只求榮譽,有問題的,審判審判譴責譴責,再唔聽話趕你出校!他們是大學生,仍是小孩子,君不見小學生仍不會綁鞋帶,中學生仍飯來張口,對大學生,何以突然搬出如此嚴厲的一套?想當年我做大學生,腦荀都未生埋!

至於淫審處的判決,只覺好笑,不予置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