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亂七八糟

最近的腦袋有點雜亂,總是浮現一些沒頭沒尾的想法,所以寫的也比較亂,希望遲點可以表達得清楚一點。現時尚且記下一二項,作本人日後參考之用。

1)真善美
由於取得了P大的學生證,忙不迭到其AV庫檢視一下,方發覺C大是多麼的完善,要看AV材料的話,只需嘟一嘟學生證,智識寶庫大門立即開啟,你可在成千上萬的VHSVCDDVD中迷失自我,隨便任看,看完放在回收架中便乾手淨腳。這兒嘛,非常的不user-friendly,重重的障礙.....
回到正題,我隨意找了套關於教改的節目來看,雖則內容幾悶,但一位退休老師所說的,敲響了鳴鐘。她提到做人處世的法則,就是要有「真的性情、善的作為,追求美的人生」,亦是我們常掛在口中只甚少真正思考的三個字--「真善美」。
我相信這個法則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講得透切,總之它就是揮之不去。

2)九型人格
由於看了肥雪的測試,和男婉也提起了「九型人格」這回事,又給他找到了星期x檔案的兩個相關節目,使我對此門學問有了初步的興趣。原來人的性格是可如此學術化地歸類並且相互之間存在和平共處之道。
九型人格的確挺有意思的,雖然我對它的理解不深,但觀乎它「尊重每人個性」的理念,似乎是一種挺人道的思考模式。
例如教孩子,一般來說大家總在談論一個好孩子該怎樣怎樣,卻甚至花時間研究孩子們本身的性情,不會因材施教,結果不得不弄巧成拙,摧毀了孩子的天賦。若世界上各人均能尊重彼此原有的性情,而不強把自己一套施加別人身上,很多不必要的爭端與悲劇便能化解。
刻意扭曲自己的真情性,是不快樂的,尤其是在強權之下。這又與之前所談的「真」交合了。

3)自由與偏差
早前因「巴士四眼仔不讓座阿伯」短片,和男婉討論了好一陣子。大家的焦點都不在於「四眼仔是否很賤」,而是這場「眾人合力打怪獸」的鬧劇。然而,這又令人聯想到很多很多。
究竟人們因為起哄而迷失理性,甚至將自己英雄化,是否很邪惡的事呢?似乎又不是。無疑這是一種「偏差」,但只要人類是「自由」的,而社會亦容許人們在特定空間內使用自己的自由,「偏差」就是無可避免的了。除非大家寧願失去自由。
有人的地方就有非理性的事,要享受自由的同時就必須有接納偏差的空間。追求自由同時亦要求「全對」,是不實際的,亦徒添自己的哀傷。

4)

和男婉也談起了「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這三個層次,以前就聽過,但其實是不太明白的。最近突然覺得很有道理,這個說法,原來是智慧提升的過程。
原來,智慧並非你懂得多少個數學定理、認得多少奇怪的中國字、熟悉七大洲五大洋,而是,你如何地「看透人,看透事」。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可能是看上去最簡單不過的人。

5)
自由與罪
聖經故事也告訴我們,自由乃是上天給予人類最可貴的禮物,使得人類擁有尊嚴,而不是一隻棋子。可是,亦因為人擁有自由,故此亦衍生了各種的罪行,要是我們是棋子,接收指令然後行事,那就不存在犯不犯罪這回事了。
因此,我們在享用自由之餘,同時亦有責任不斷提醒自己:遠離罪惡,遠離引誘。因此,能身在較少罪惡與引誘的環境,是一種福氣。也因此,我們教徒都會祈求上天說「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兇惡」。

6)野心與現實

男婉拾人牙慧說的,頗有道理,因此我也要「拾人拾的牙慧」再說一篇。
一個小孩在兒時擁有登天的夢想,那是很值得鼓舞的事,一個小乞丐只要肯努力,在現實的局限中拼命爭扎,要成功還是不算夢話,多少超級富豪、成功人士,還不是由窮得褲袋空空、滿面污垢的孩子長大而成的嗎?
不過,當你過了某個年齡,或者說,某個時限,內心卻是存在與現實有太大距離之夢想,而且還是抱有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固執,便是一件很危險的事......近期的例子就是徐先生了。
人類的確是仰賴夢想而得以進步的,但很可悲地,並非每個人都在付出相當努力後會達到目標的,事實如此,必須接受。這番說話若是五、六年前,我一定聽不入耳,但歲月的確會令人清醒。我不是說人應該墮落,有張木床有三餐食便謝天謝地,而是千萬不是讓自己成為夢想的「奴隸」。達到夢想固然終生無悔,達不到的話,是否就要自毀一生呢?還是在缺憾之中,抓緊自己擁有的東西,愛惜之,好好地活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